奇跡中國——70年中國面貌變遷述評之一
- 分類:新聞動態
- 作者:新華社記者安蓓、陳煒偉、何欣榮
- 來源:新華網
- 發布時間:2019-09-17 14:37
- 訪問量:
【概(gai)要描述】新中(zhong)國成立(li)70年來(lai),國家和(he)人民(min)面貌(mao)發(fa)生(sheng)(sheng)深(shen)刻(ke)改(gai)變。“中(zhong)國面貌(mao)”系列述評,反(fan)映(ying)經濟建設、社(she)會發(fa)展(zhan)、民(min)生(sheng)(sheng)改(gai)善、民(min)主法治、生(sheng)(sheng)態(tai)環保、開放合作等各個(ge)領域的(de)深(shen)刻(ke)變遷,展(zhan)現輝煌成就,揭示寶貴經驗,彰顯中(zhong)華民(min)族(zu)從(cong)站(zhan)起(qi)(qi)來(lai)、富(fu)起(qi)(qi)來(lai)到強起(qi)(qi)來(lai)的(de)偉大(da)飛躍,昭示中(zhong)華民(min)族(zu)闊步邁向偉大(da)復(fu)興的(de)光(guang)明前景。
奇跡中國——70年中國面貌變遷述評之一
【概要(yao)描述(shu)】新中國成(cheng)立70年(nian)來,國家(jia)和人民(min)(min)(min)面貌(mao)發(fa)生深刻(ke)改變。“中國面貌(mao)”系列述評,反映經濟建設(she)、社會發(fa)展、民(min)(min)(min)生改善、民(min)(min)(min)主(zhu)法治(zhi)、生態環保、開(kai)放合作等各(ge)個(ge)領域的深刻(ke)變遷,展現輝煌成(cheng)就,揭示(shi)寶(bao)貴經驗,彰顯中華(hua)民(min)(min)(min)族(zu)(zu)從(cong)站起來、富起來到強(qiang)起來的偉大飛(fei)躍,昭示(shi)中華(hua)民(min)(min)(min)族(zu)(zu)闊步邁(mai)向偉大復興的光(guang)明前景(jing)。
- 分(fen)類:新聞動態
- 作(zuo)者:新華社記者安蓓、陳煒偉、何欣榮
- 來源:新華網
- 發(fa)布(bu)時間:2019-09-17 14:37
- 訪問量:

車輛行駛在南京長江大橋上(2018年12月29日無人機拍攝)。2018年12月29日,歷經26個月封閉維修的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恢復通車。新華社記者李博攝
新華(hua)社(she)北京(jing)9月9日電題(ti):奇跡中(zhong)國——70年中(zhong)國面貌變遷述(shu)評之一
新華社(she)記者安(an)蓓、陳煒偉、何欣榮

8月27日拍攝的檢修期間的“中國天眼”。截至目前,被譽為“中國天眼”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已發現132顆優質的脈沖星候選體,其中有93顆已被確認為新發現的脈沖星。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
70年,在漫長(chang)(chang)的(de)人類歷史長(chang)(chang)河中(zhong),分量有多重(zhong)?
一(yi)個民族,迎(ying)來了從站起(qi)來、富起(qi)來到(dao)強起(qi)來的(de)偉大(da)飛躍;
一(yi)個國家(jia),經歷了從封閉到(dao)開放、從傳(chuan)統走(zou)向現(xian)代的(de)深刻演變;
14億人(ren)民,在擺(bai)脫貧困(kun)、決勝全面建成小(xiao)康社會的時代征程(cheng)上奮發(fa)前(qian)進。
70年波瀾(lan)壯(zhuang)闊(kuo),古老的東方大國煥發出朝(chao)氣蓬(peng)勃的全新面貌,正(zheng)在書寫新的奇跡篇章。
從傳統步入現代,中國創造發展奇跡
一座橋,承(cheng)載一個多世紀以來(lai)中國(guo)人(ren)聯通南北的夢想。
清末民初,鐵路在南京被長(chang)江阻隔。內(nei)憂外患、政權更迭的中國,始(shi)終未能跨越天塹。
1968年,經(jing)過10年設計(ji)論證(zheng)、艱(jian)苦奮(fen)戰,第一座(zuo)由中國(guo)自行設計(ji)和(he)建造的雙層式鐵路、公(gong)路兩(liang)用(yong)橋(qiao)梁——南京長江(jiang)大(da)橋(qiao)正式通(tong)車,京滬大(da)動脈自此打(da)通(tong)。
奇跡在發展(zhan)中不斷書寫。2011年,南京長江大橋(qiao)上游,高(gao)速鐵(tie)路橋(qiao)大勝(sheng)關(guan)長江大橋(qiao)開(kai)通運營。6年后,“復(fu)興號”高(gao)鐵(tie)從(cong)這里(li)經過,北(bei)京到上海的(de)單程時(shi)間壓縮到4.5小時(shi)。
千里(li)京(jing)滬(hu),從此一日往(wang)返!
一(yi)座橋,也(ye)見證著一(yi)個家庭越過(guo)越好的(de)日子。
1985年(nian),羅儉(jian)參加(jia)工(gong)作,負責南(nan)京長江大(da)橋(qiao)(qiao)(qiao)公(gong)路(lu)橋(qiao)(qiao)(qiao)養護。他(ta)的父親(qin)曾(ceng)參加(jia)大(da)橋(qiao)(qiao)(qiao)建(jian)設,如今,他(ta)的兒子也(ye)進入南(nan)京橋(qiao)(qiao)(qiao)工(gong)段,成(cheng)為(wei)一名(ming)線(xian)路(lu)工(gong)。
“結(jie)婚、生子、買(mai)房(fang)、買(mai)車……我(wo)養(yang)護大橋(qiao)一輩子,大橋(qiao)也見證了我(wo)們一家生活的(de)變(bian)化。”羅儉說。
家(jia)國相依,締造(zao)奇跡。
29歲的(de)李(li)國祥眼下(xia)最(zui)大的(de)目標是在省城買(mai)套房。他是昆明一家汽修廠的(de)技術骨干(gan),社保齊全(quan),小(xiao)兩口已在城里扎了根。
“新市民”李國祥來自云南省尋(xun)甸(dian)回族(zu)(zu)彝族(zu)(zu)自治縣金源村。過去70年,像他(ta)這(zhe)樣離(li)開農村定居(ju)城市的人,數以(yi)億計,匯(hui)聚成(cheng)世界(jie)上規模最大、速度最快的城鎮化歷(li)程。
這是(shi)一組(zu)印(yin)證人類史上偉(wei)大奇跡的數(shu)據:
新中國(guo)成立初(chu)期,中國(guo)城(cheng)鎮人口(kou)(kou)占總人口(kou)(kou)的(de)比重僅為10.6%。到2018年末,常住人口(kou)(kou)城(cheng)鎮化(hua)率達到59.6%。如今,1億非(fei)戶籍人口(kou)(kou)在(zai)城(cheng)市落戶正在(zai)推進,昔日“鄉村中國(guo)”快速邁向“城(cheng)鎮中國(guo)”。
70年,兩(liang)萬多天,見證一個(ge)國家的史詩級巨變。
經(jing)濟總(zong)量(liang)從新(xin)中國(guo)成(cheng)立之初的600多億(yi)元到(dao)2018年(nian)突破90萬億(yi)元,成(cheng)為世界第(di)二大經(jing)濟體、第(di)一大工業(ye)國(guo)、第(di)一大貨物(wu)貿易國(guo)、第(di)一大外匯儲(chu)備國(guo),躍居(ju)世界經(jing)濟增長第(di)一大引(yin)擎;
“兩彈一星”、雜交(jiao)水稻、載(zai)人(ren)航天、深(shen)海探(tan)測、C919大飛機、天眼望遠(yuan)鏡等重大科技成果振奮(fen)人(ren)心,中國奮(fen)勇踏上新科技革命的列(lie)車;
基礎(chu)產(chan)業(ye)和基礎(chu)設施從瓶(ping)頸制(zhi)約成為優勢(shi)支撐(cheng),高(gao)速(su)鐵(tie)(tie)路里程(cheng)占世界高(gao)鐵(tie)(tie)總量的60%以上,新產(chan)業(ye)新業(ye)態發展引領潮流……
70年來,中國(guo)面貌發生根本改變,向世界展示中國(guo)道路(lu)的強大魅力(li)。
從溫飽不足邁向全(quan)面小康,中國書寫民生(sheng)奇跡(ji)

陜西延安安塞區鐮刀灣鎮羅居村的趙洋洋在喂養梅花鹿(4月23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
革(ge)命老區(qu)延安。
“80后”青年趙洋洋在(zai)鹿舍里忙(mang)碌,身(shen)旁的(de)梅花鹿膘肥體健。剛(gang)剛(gang)摘下(xia)貧(pin)困帽的(de)年輕人(ren)雄心(xin)勃勃,計劃用互聯(lian)網(wang)把(ba)鹿茸產品賣出大(da)山(shan)。
今年5月,革命圣地延安整體告別絕對貧困,226萬(wan)老區人民開啟(qi)奔(ben)向全面小康的新(xin)生活。

陜西延安洛川縣境內的包茂高速公路盤道(5月5日無人機拍攝)。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
1978年以來,7億多農村(cun)貧(pin)(pin)困(kun)人(ren)口擺脫貧(pin)(pin)困(kun),貧(pin)(pin)困(kun)發生率(lv)從97.5%下降(jiang)至2018年末(mo)的(de)1.7%,對全(quan)球減(jian)貧(pin)(pin)貢獻超過70%,創造了人(ren)類減(jian)貧(pin)(pin)史上的(de)奇跡。
從貧困到溫飽、從溫飽到小(xiao)康,這片土地上人(ren)民面貌發生的(de)深刻改變,令人(ren)感嘆。
延安往(wang)北,是地處(chu)毛烏素沙(sha)漠(mo)的(de)陜西(xi)省榆林市(shi)。這里曾被無盡的(de)風(feng)沙(sha)困擾。70年過去(qu),數百萬畝流動沙(sha)地披上綠裝(zhuang),塞(sai)上風(feng)景已換新顏(yan)。
1985年,已年過(guo)花甲的(de)郭成旺承包了村子周邊的(de)沙(sha)(sha)地種樹(shu)。“當時我就想種上樹(shu),擋住風沙(sha)(sha),再給村里人(ren)弄(nong)點柴燒。”
郭成(cheng)旺(wang)年紀大了(le),他(ta)的兒子、孫子、曾孫一代代接力種樹,硬是將4.5萬畝(mu)黃沙地變成(cheng)了(le)樹林。
“我爺(ye)(ye)爺(ye)(ye)那時候主要種(zhong)的(de)(de)(de)是楊樹,我們現在種(zhong)的(de)(de)(de)是樟子松(song)。去年我還試(shi)著栽上了(le)(le)蘋果(guo)樹,過(guo)幾年應該就能(neng)掛果(guo)了(le)(le)。”郭成(cheng)旺的(de)(de)(de)長孫(sun)、今年49歲(sui)的(de)(de)(de)郭建軍說。如今的(de)(de)(de)毛團村(cun),已成(cheng)為當地遠近聞名的(de)(de)(de)蔬菜基地。
美國航天局衛(wei)星收集的數據顯(xian)示,2000年至2017年,全(quan)球綠化面(mian)積增(zeng)加了5%。其中,僅中國的植被增(zeng)加量(liang),就占到(dao)總增(zeng)量(liang)的四分之一(yi)以上,位(wei)(wei)居全(quan)球首(shou)位(wei)(wei)。

陜西省榆林市高新區沙河公園(6月4日無人機拍攝)。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
70年(nian)接力奮斗,歷史性(xing)巨變彰顯以人民(min)為中心(xin)的發展指(zhi)向——
2018年,居民(min)人(ren)均(jun)可支配收入比1949年實(shi)際(ji)增長近60倍,居民(min)人(ren)均(jun)消費支出比1978年實(shi)際(ji)增長19.2倍,全國居民(min)恩格(ge)爾系數比1978年降低35.5個百分點,人(ren)均(jun)預期壽命(ming)提(ti)高(gao)到77歲……
從(cong)“有(you)(you)(you)沒(mei)有(you)(you)(you)”到“好(hao)不好(hao)”,從(cong)幼有(you)(you)(you)所育、學有(you)(you)(you)所教(jiao)、勞(lao)有(you)(you)(you)所得、病(bing)有(you)(you)(you)所醫、老有(you)(you)(you)所養、住有(you)(you)(you)所居(ju)、弱(ruo)有(you)(you)(you)所扶,到藍天白云(yun)、公平正義(yi)、民(min)主法治、幸(xing)福安全……為(wei)滿(man)足人民(min)對美好(hao)生活的向往,中國共產黨帶領(ling)人民(min)在新(xin)的歷史航程(cheng)上繼續前行(xing)。
過(guo)去15年,英國(guo)共產黨總書記羅伯特·格里(li)菲(fei)思曾6次到訪中(zhong)(zhong)國(guo)。驚嘆于中(zhong)(zhong)國(guo)人(ren)民(min)生活的大(da)幅改善,他認為這(zhe)是中(zhong)(zhong)國(guo)70年發展最偉大(da)的成就,對世界發展都有(you)重(zhong)要借(jie)鑒意義。
從封(feng)閉到開放,中國展(zhan)現改革奇跡

這是2018年11月9日航拍的上海國家會展中心。2018年11月5日至10日,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。新華社記者 凡軍 攝
出生(sheng)于上(shang)(shang)海(hai)的李(li)政(zheng)道,1946年(nian)遠赴(fu)美國芝加哥(ge),師(shi)從物理學(xue)大師(shi)費米教授。1972年(nian)以諾貝(bei)爾獎得主身份回(hui)到中國,李(li)政(zheng)道的第一站就是(shi)上(shang)(shang)海(hai)。
如今,李(li)政道研(yan)究所已在上海張(zhang)江國(guo)家科(ke)學中心啟動建設。根據計劃,這(zhe)座全新(xin)(xin)的科(ke)研(yan)機構將于明年8月竣(jun)工(gong),目標是成為重大原始創(chuang)新(xin)(xin)的策(ce)源地。
諾貝爾(er)物理學獎獲得者弗蘭克(ke)(ke)·維爾(er)切克(ke)(ke)受聘成為李(li)政(zheng)道研(yan)(yan)究所首任所長。“我們(men)期望能夠(gou)復制國際科學合作(zuo)的模(mo)式,吸引一流的研(yan)(yan)究人才來到(dao)中國。”他說。
百川匯(hui)海。最頂(ding)尖的人才、最優良的環(huan)境、最寬廣的舞(wu)臺,在今日之中國集聚、交融,上演著一(yi)個又(you)一(yi)個的“創新奇跡(ji)”。

在第十二屆中國-東北亞博覽會上,一名參觀者體驗同步操控5G機器人(8月23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林宏 攝
70年,中(zhong)國從封閉走(zou)向開放,人才(cai)、物資(zi)、信息、資(zi)金(jin)等(deng)要(yao)素在不(bu)同區域之(zhi)間、在經濟全球化的舞(wu)臺上自由流(liu)動。
珠江之濱。1957年,第(di)一(yi)屆中(zhong)國出口商品交易(yi)會在廣州拉(la)開大(da)幕,一(yi)扇大(da)門(men)由(you)此(ci)打(da)開,全球(qiu)市場(chang)得以見證“中(zhong)國制造”的巨大(da)潛(qian)力。
黃浦江畔。2018年(nian)11月,全球首個(ge)以(yi)進口為(wei)主(zhu)題的(de)國家級展會在上海舉(ju)行,讓世界感嘆(tan)于中國市場的(de)強大活力。
一(yi)進一(yi)出,凸顯中(zhong)國與世界的深(shen)度互(hu)動(dong),折射中(zhong)國發展的深(shen)刻(ke)轉型。
一個流動的中國(guo),充滿了繁榮發(fa)展的活力。
從鄉村到(dao)城市(shi),人們突破天(tian)花板,開創(chuang)新天(tian)地(di),從城市(shi)到(dao)鄉村,人們返(fan)鄉創(chuang)業(ye),建設(she)故土,城鄉融合、區(qu)域協調,流(liu)動開放中,中國發展空間不斷擴大(da);
從憑票購物到網絡消費,從現金支(zhi)付到刷(shua)臉(lian)買單,從電報電話到移動互聯,流動開放中(zhong),人民(min)生活(huo)印記深刻改(gai)變;
人才成為(wei)寶貴資源,創新(xin)創業被賦予(yu)時代榮光,一些領域科技水平從跟跑到(dao)并跑、領跑,流動開放中,文明古(gu)國向創新(xin)強國進發;
改革破除利益藩籬,開放(fang)倒(dao)逼改革深化,要素自由(you)流(liu)動的束(shu)縛持續打(da)破,社會(hui)主義市場經濟體(ti)制不斷完(wan)善,一個大(da)國釋放(fang)出世人矚目的活力奇跡。
掃(sao)二維碼用手機看
生產(chan)工藝(yi)
聯系方式
地 址:中國 · 山西省侯馬市風雷街169號
電 話:0357-4093798
傳 真:0357-4092793
郵 箱:sxhmdx@163.com
微信公眾號(hao)